讀到這樣的分享,好感動。
每一個人學習寫字的過程,彷彿是斑斑血淚史……
我父親寫了一手好字(大家都看過我貼的父親的書法)。
家裡五個孩子,長大之後,每一個字也都有模有樣的。
但是,我們小學時,字都不怎麼樣……(這樣說,實在太客氣了點……其實是有點可怕……)
但沒有經過被要求擦掉重寫,甚至撕掉作業簿的經歷。
我們到了小學高年級,到了國(初)中,自己想要把字寫好看一點,開始閒暇時,自己會練字。
那時候的心情,有著欣賞筆觸起落間美的情愫,完全沒有害怕、擔憂、勞累的感受,更沒有淚水。
寫字,是為了傳達訊息,所以,讓人看得懂,非常重要。
也可以進階為一種美的藝術。
但是,這些都不必急。更不該成為孩子的痛。若造成孩子剛踏進學習之旅時的創傷,更是完全不值得。
學習,是急不來的;
美,更是。
請看,這則讀者的分享文:
「一二年級寫字是被我媽擦到本子破了撕掉本子再寫,哭著寫到本子濕掉又要被撕掉,所以我的本子永遠比別人快用完。後來變成自己一直擦,覺得不夠漂亮,寫作業要耗到深夜,考試寫不完。
老師跟我媽說不要再擦了(但她還是一直擦)每個字都要寫得跟刻的一樣,被別人稱讚時我媽會說:沒有啦她的字跟我一樣硬邦邦的,跟印的一樣,沒有特色(所以到底是……?)。那個時候的爸媽面對稱讚小孩的他人就是這樣“自謙”的,我永遠不知道我到底是做得好還是不夠好?寒暑假被我爸要求每天練10張毛筆字然後被大罵,說我的字跟我媽一樣沒個性,又是另一件事了。
高中時因為興趣自己開始練習各種鳥字、POP字和可愛字,覺得好有趣,慢慢的可以稍微掌握各種字體,寫字不再是那樣硬邦邦的,到大學時辦迎新為大家寫名牌,是一種純粹的快樂❤
念幼教真的是放過自己的旅程,當了幼教老師到現在,能夠肯定孩子一個命名期的點或圓圈,肯定孩子的每一步發展和進步,跟小孩說畫漂亮很好,自己覺得不夠漂亮也沒關係再練習就好,誰是一出生小貝比的時候就會畫畫呢?大家都幫自己拍拍手👏👏👏其實每一次同時是在對小小的自己說的。幼兒園小孩來到這個世界才3-5年,就憑藉著內在的動力學了這麼多事情,小一也才來到這個世界6、7年啊,已經很棒了,繼續努力會越來越好,只要不是被成人逼得失去內在動力,自己嘗試都很好。不免又想到盧梭了-出自於造物自然之手皆是善的,一經人手,就變壞了。這句警語歷經了250年,依然長鳴不已。
對了,後來我媽就不逼我妹寫字了,但在我妹成長過程中會一直跟別人說:妹妹就是沒有盯著所以字沒有姐姐漂亮(?)但我妹後來很喜歡畫畫,現在寫字也很漂亮啊。
已經2021年了,各位爸爸媽媽,各位老師(包括我),放過小孩,放過自己,不管是行為還是言語吧。」